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的文學藝術,猶如一條波瀾壯闊生生不息的長河,倒映著100年來發生在中國大地上可歌可泣的歷史風景。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中國共產黨文藝思想的核心精神和理念,是貫穿于100年中國現當代革命文學、先進文學藝術的一根主線、紅線。...[詳細]

-
這位特殊的老紅軍是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唯一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聾啞紅軍。他既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紅軍,又是一個身份特殊的紅軍,他不會說話,也聽不見別人說話。他更不識字,甚至不懂啞語,只會用簡單的手勢表達自己的心思。在檔案里,他的姓名是“啞巴”,出生年月不詳,入伍時30歲左右,籍貫只知道是四川一帶,其他的具體內容都不詳,唯有入伍年月明了:1935年6月。他是紅一方面軍途經四川時,紅軍戰士誤把他當作奸...[詳細]
更多
-
何建明:一部不一樣的“文學黨史”我寫《革命者》和馬上就要出版的《雨花臺》,除了時代需要,更多的是在參觀這些烈士紀念地時,被我們的革命先烈精神與事跡真正感動了。我認為,文學不去關注和重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主流的、最閃耀民族精神光芒的東西,是對文學和人性的失誤。作為一個報告文學家,40多年來我寫過好幾部與黨史有關的作品,這次我想推出一部不一樣的“文學黨史”書,用閃耀著共產黨人黨性和人性光芒的敘事來講述那段崢嶸歲月。...[詳細]
-
盛可以:我只能寫觸動內心的事不久前,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70后”女作家盛可以的新作《女傭手記》。小說用湖南益陽方言書寫進城保姆的生存狀態,她們以微薄的工資養家糊口,對生活充滿美好愿景,活得自在酣暢。盛可以不只寫她們的生活之難,更為她們的尊嚴與價值辯護。...[詳細]

-
陳彥:以生活之筆,點亮勞動者的光榮與夢想去年底,由陜西籍作家陳彥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贏得收視和口碑雙贏,自己替別人裝臺,別人給自己裝臺,人們相互搭臺,共同成就舞臺……一時間, “我們都是裝臺人”成了共同的心聲。...[詳細]

更多
-
-
作者:張雄文我與云龍的緣分,始于二十多年前。那年8月底,剛出校門的我頂著烈日,揣一紙報到單,來到離家四百余里的湖南株洲。出了火車站,逢人便打聽,終于找到了城區深處的教育局。在等待宣布具體去向的空隙,我盯著大廳墻上的郊區地圖看了起來。圍著城區或寬或窄鋪展開來的區域,唯有西北角的云田鄉最特別,不僅與城區隔好幾個鄉,還昂著頭向外延展,似乎在竭力掙脫株洲而去。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千萬別分到云田鄉。可誰知怕什么就來什么,...[詳細]
-
作者:方雪梅夜半風起,一攬子收盡寒氣。春風卷簾,正好讀書。讀書是養氣的事,養安謐靜和之氣。我常仰望一類前人,隱于古寺荒村,與一豆青燈浩繁卷帙相守,情態極靜,心里卻層疊了天下大業,兩漢三國、唐宋傳奇,明清盛衰,如虎嘯天。這類蓄養大氣的讀書,孤懷遠志,可蘊雷霆風云。...[詳細]
湖湘人物 · 文史鉤沉 · 逸聞趣事 · 文化研究
-
- 湖湘人物更多
-
劉云劉云(1957— )湖南岳陽人。著名畫家,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省畫院院長,有《劉云油畫作品精選》、《劉云中國畫》等著作行世。...[詳細]
- 文史鉤沉更多
-
大兵和他的新搭檔2007年,大兵和他已經不算新的搭檔趙衛國連續兩年站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從《誰讓你優秀》到《免費電話》,這對“半路”組合在一起的“夫妻”已經越來越默契和成熟。...[詳細]
- 逸聞趣事更多
-
腹有詩書氣自華——記湯素蘭說來有些令人難以置信,第一次知道湯素蘭的大名還是在1999年,盡管那時她已聲名遠播。但對于學歷史的我來說,關注的是“恒星”,很少關注“流星”,因而對那些“新進之士”知之甚少。何況那時湯素蘭躬耕于兒童文學,而我對那塊天地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詳細]
- 文化研究更多
-
毛澤東文學院(湖南現當代文學館)
毛澤東文學院(湖南現當代文學館)是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擁有作家培訓、毛澤東文藝思想展覽與研究、作家交流訪問、文藝界重要集會、文學書畫... [詳細]
五月天黄色网站